回到主页

当今墓地的生态化设计

· 行业资讯

一、墓地的概念
依据我国2002年实施的《园林基本术语标准》,墓地被定义为“园林化的墓地”。在规划设计中,墓地被纳入城市绿地。现代墓地和陵园积极推行树葬、草坪葬(花葬)、海葬、艺术葬区、骨灰墙墓区、虚拟墓等多种葬式,它不仅具备埋葬和纪念逝者的基本功能,还是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公共绿地。
二、现代墓地文化的解读
对墓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水学、丧葬文化、民俗、考古学及建筑学等方面。陵园如何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待传统殡葬文化,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,是殡葬改革中的关键问题。
1.融合“天人合一”思想,回归自然
“天人合一”思想贯穿中国传统哲学。在殡葬文化中,“天人合一”的观念首先表现在葬法上。“万物不能越土而生,人亦万物中一物”,“人由五土而生,气之用也,气息而死,必归葬于土,返本还原之道也”。因此,传统埋葬方式集中表现为土葬。
现代墓地遵循传统文化“入土为安”的理念,采用可降解材质器皿或无器皿葬入的绿色殡葬方式,将自然有机地分解到土中再循环到新的生命,生态设计理念是现代墓地产生的重要契机。实践证明,树葬和草坪葬(花葬)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两种生态葬式。
2.结合传统文化思想,转变观念
传统文化对我国传统的殡葬观和殡葬形式有着重要的影响,其中以儒、道、佛三家的影响最为广泛。儒家的“孝道”观念深入人心,其丧葬思想注重“孝”和“礼”,“厚葬隆丧”“事死如事生”成为儒家主张的殡葬原则,对殡葬的各个环节都做了详细的规定。
道家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顺应天道、崇尚无为,持生死一体化的态度。道家的殡葬观主张薄葬,核心理念强调“归本返真、复归自然”的思想。
佛教的观点是六道轮回、灵魂不灭、死是生的延续,讲究因果报应。两宋时期火葬盛行,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佛教的影响。火葬改变了中国人固有的丧葬观念和殡葬方式,与儒家土葬的形式有所冲突。
对于传统墓地文化,现代人不能全盘否定,而要批判地继承。八达岭陵园的墓碑设计一直继承“天人合一”的哲学思想,使墓地与自然高度融合;认清“入土为安”中“回归自然”的精神实质;明晰“慎终追远”中的孝道内涵,即所谓的“慎终追远”并非“厚葬重硷”,而是厚养薄葬。